多角度的选择跟测试的样品类型有关,对于一些多组分的体系,有一些大的粒子,我们想去避免大粒子带来的影响,这就需要我们去用大角度去进行测试。那我们如果想去看一些大粒子,那我们可能选用小角度,去看这些大粒子。但是目前主流的还是使用90°的角进行测试。小角度主要是用于蛋白类样品,主体粒径在10nm左右,会在几百纳米处有团聚。这类样品在90°测试下难以呈现完整的团聚信息,在小角度下可以很好捕捉到团聚信息。
最佳检测浓度的寻找,建议客户做一个方法学方面的验证,对于nicomp系统而言,可根据JJG1104的法规要求,对于accusizer系统而言,可根据USP729的药典规定。2. 清洗的背景干净程度,需要根据使用者自身对于产品的标准来界定,譬如说,如果是测试不溶性微粒,只查看10um和25um的通道,那么使用者可以将阈值设置为1.5um进行清洗,背景在100#/ml之下即可(或者更严格,50#/ml)
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:软件的自动二步稀释是有一定范围的,可能是你们的样品实际浓度很低,软件自动调节为最小的稀释倍数,但仍然达不到3000的目标浓度。
如果样品浓度很低,1.8um的阈值起步,达不到3000的瞬时浓度,可以通过更换硬件配置:换大规格的定量环和注射器,来增大进样量,从而增大浓度,使得收集的数据量增多,有统计学意义。
建议区间核查,严格来说每次测样前都需要标粒来验证仪器的准确性,但这样成本太高,可根据使用频率进行区间核查,比如1~2个月走下标粒。
首先该标粒≥5μm的粒子数是不变的,13μm出的峰占据了一部分粒子数,这部分粒子本来应该是10μm的峰的,所以10-12μm的粒子数就少了。
乳状注射液可以用不溶性微粒仪测试,且测试前通常需要稀释。
787规定了最小进样量为0.2mL,抽取0.6mL是可以直接测试的。当可抽取样品量低于最低要求测试量0.2mL时,需要混合多个样品以满足最低测试要求。
卡方值是代表样品结果拟合程度,这个值过高,代表拟合度越高,说明样品均一性差,越有可能存在不同尺寸的颗粒。常规来说,Z3000测试过程中,如果卡方值超过3,会建议您这边关注Nicomp的结果。可能在Nicomp谱图下存在多峰情况。Z3000单次测试,可同时出具Gaussian结果及Nicomp结果,您可以综合对比。另外,软件可出具Time History结果,您可以溯源不同检测时间下粒径的结果,看是否测试结果是趋于稳定的。
展开Nicomp结果是定性分析,根据收集到散射光强,通过专利的算法得到的谱图,可以理解为如果捕捉到团聚体的信号,就在谱图上体现。Nicomp是定性分析,对于团聚体的灵敏度远远达不到SPOS(单颗粒计数)那么精准。所以,Nicomp多峰可以定性评估下产品中是否有团聚体,大颗粒仪器是定量去数不同尺寸颗粒的浓度。
展开从仪器的原理来说,传感器的检测浓度上限:10000颗/ml;常规建议自动稀释后样品浓度在3000颗/ml左右(大概传感器量程范围1/3处)。一般建议统计20多万颗粒子为佳,相对统计学意义比较好。如果您说的测试出来数据只有几万颗/毫升,1)是说实时浓度(自动稀释后经过传感器的浓度)的话,那就表明样品浓度过高了,稀释后样品浓度远超传感器浓度检测上限;2)如果您说的是测试到原液浓度的话,那么按照10万颗/ml的浓度算,假设loop环 1ml, chamber 30 ml,一步稀释大约30倍;100000/30 ≈3333 颗/ml,一步稀释后再进行二步稀释后实时样品浓度就很低了。
展开混悬剂的样品可以使用研磨类仪器,研磨处理和微射流处理都是常见的制备纳米,亚微米颗粒的方法。一般来说,研磨法制备过程简单,易于大生产,但是此方法容易在产品中残留研磨介质,造成产品污染。如采用珠磨的方式的话,用到的是氧化锆珠子。在珠磨过程中,氧化锆珠是一直和物料接触,并且通过珠子与物料的碰撞,剪切来处理物料。珠磨机腔体内部,也有转子在旋转运行。相较于研磨的方式,高压均质法金属残留量低,操作方式简便,制备的混悬剂粒径小且均匀,稳定性更佳,应用范围更广泛。
这方面可能的原因:1)均质压力的不均一 2)均质压力过高 3)均质次数过多 4)均质腔型号。对于乳剂而言,
可以简单理解均质乳剂目的:1)将颗粒粒径变小 2)将颗粒稳定住。
是的,乳剂工艺的均质压力,次数,配方等都会对PFAT5值有影响。可以简单理解这个均质乳剂目的:1)将颗粒粒径变小 2)将颗粒稳定住; 均质压力增加,次数增加,是提供到的均质能量增强。结合均质目的,均质压力在增加的过程中,无可厚非瞬时给到的能量是增加的,同时需要考虑到的问题,我的实时流量也增加了,那么在乳剂工艺中进一步追求更高压力的同时,需要考虑流量上升带来的影响,在流量很高的情况下,是否我作用到颗粒上的能量保持高的稳定性,均一性。同理,均质次数,均质次数不是越多越好,均质次数过多容易造成持续作用到样品能量过多,反而加速乳粒的不稳定,进而PFAT5变大(这个在之前我们有过相关案例,均质次数进一步增加后,PFAT5反而更大了)。所以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需要权衡考虑。另外,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配方了,颗粒打小后,是否可以有效稳定住,配方对此的影响不容忽视。
Z3000的最高浓度上限是与样品、配置有关。最主要的一个指标是光强值,一般而言,光强值在300KHZ左右为佳。如果设备配置比较高,光源功率高(入射光能量强),检测具有对信号放大增益效果,那么对于进样浓度上限就要降低,因为仪器捕捉信号非常灵敏,一点点信号就可以捕捉到。如果样品的粒径小,信号很容易衰减,需要捕捉到的足够信号时,需要的浓度就要更高一些。
展开扫码下载 "仪器优选APP" 安卓用户抢先体验